张传伟的绘画作品不仅注重人物造型、神情的细致入微刻画,而且特别注重发挥水墨画的用笔、用墨和用水的综合效应,追求更强的墨韵特色,走出一条既有传统笔墨精神,又有现代意识的中国画道路。
张传伟是当代实力派青年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师、荣宝斋画院画家、北兰亭书院教学部主任,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教学主任、荣宝斋画院刘健写意人物画工作室助教。他的绘画作品不仅注重人物造型、神情的细致入微刻画,而且特别注重发挥水墨画的用笔、用墨和用水的综合效应,追求更强的墨韵特色,走出一条既有传统笔墨精神,又有现代意识的中国画道路。
1970年4月,张传伟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虽然父母与书画艺术没有渊源关系,但他从童年时代开始就特别喜爱书法和绘画,怀揣着将来当一名书画家的梦想。上小学时,他对画画的喜爱达到痴迷程度,上课画,下课也画,反复临摹《芥子园画谱》《勤礼碑》等,并临摹外国艺术大师素描作品,见到书画方面的书籍就想买,也经常到乡里善画的老先生那里借书看,若有比他画得好的乡邻必去登门求教,碰到学画的机会决不会放过。
在读初二时,河南省夏邑县总工会举办暑假绘画培训班,主讲老师是河南大学美术系的两名在校学生,学期一个月。在父母全力支持下,他来到几十里外的县城报名参加培训班学习,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家门跟老师学画画,收获颇丰,尝到了上培训班的甜头。在读初三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招生简章,随即报名参加考试,结果连初试未过就遭淘汰,但他没有灰心丧气,反而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从此更加努力学习绘画。
1990年,张传伟考入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他说:“在大学学习的是油画,除了提高了造型能力外,对国画本质上没有多大帮助。当时画素描、油画,喜欢用线条表现,课余最喜欢去国画班,在国画班学到了很多绘画理论和技法,同时也经常临帖。当初怎么没有报国画专业,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现在回忆起来深感遗憾。”
张传伟大学毕业后,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书法线条功底和油画造型能力,并确定了人物画的发展方向。此后,他先后两次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培训班和高研班进修,有机会接触到一批当代一流的书画家。2002年,他报名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天津主办的中国画短期培训班学习,见到了以前只有在书上才能见到的著名书画家,刘大为、何家英、杜滋龄、范扬、陈钰铭等名家的言传身教,使他受益匪浅。在学员结业作品展览上,张传伟还给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画了一幅水墨速写头像,得到刘大为先生的高度评价,并予以收藏。2005年,张传伟又进京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刘大为人物画高研班,授课老师除了有上次在中国画短期培训班任教的那些名家外,又请来了冯远、何水法、史国良、张立辰、程大利、陈平等著名画家。高研班里高手林立,有1/3的学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仅从同学那里就能学到很多绘画理论知识和笔墨技法,更何况有那么多当代一流的名家轮番讲座、示范写生。经过一年紧张的学习,他的画艺水平飞速提升,并很快跻身于职业画家的行列。
近年来,张传伟的绘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展,并多次荣膺大奖。2006年,他的绘画作品《岁月》参加了黄河壶口赞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并第一次获奖,那次展览主办方要求参展作品不得小于6平方尺。他将6平方尺宣纸用4道斜线切割划分为8块不等的几何形状,选取其中6块画成水墨头像,还有两小块,稍大的为空白,稍小的填墨,每个头像几乎都有手的表现形式,手也是人的第二张脸。这幅作品从形式上可谓略胜一筹,写意味道十足,令人耳目一新。
2009年,他参加了感恩·重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参展作品分成3幅拼在一起,左幅主题为抢险救灾,右幅描写重建家园,中间是一幅人物特写。其中,人物特写刻画了一位抢险救灾的小战士怀抱一个刚从地震废墟中找到的失去母亲的小宝宝,着力刻画两个人的细微表情,战士流着汗水,面带微笑地看着惊恐万分的婴儿。全部人物被安排在画面下部,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这幅作品取名《重生》,重生二字的字体采用老粗宋,手绘于画面正中间顶部,下铃一印章。这幅作品形式感很强,所画人物没有丝毫的造作之感,极具传统写意精神,表现内容紧扣主题。
2009年,张传伟参加第七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参展作品取名《巢》,画的是正在建设中的鸟巢。绘画手法借鉴了黄宾虹的艺术手法,画面采用满构图方式,显得雄伟壮丽。画面空白处飘扬一面红旗,有两名工人在作业,画面上交织着细直线,那是建筑外挂吊篮用绳,与粗壮的钢架形成形式上鲜明对比,吊篮以点状出现在大的建筑边缘线上,以增添整体画面的节奏感。这幅作品使用传统笔墨来描绘现代工业题材,把形式感融入绘画之中,力求笔墨当随时代。
2010年,他创作的《山那边》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览,画的是一群生活在山里的孩子,刚刚放学归来,一排走在菜地里,孩子神态各异,无不透露出天真烂漫之情。这幅画因人物多,又站在一排,画面布局很难处理,只有最大限度采用浓淡干湿等笔墨变化来表现。品读这幅作品会深切感受到,笔墨神韵酣畅淋漓,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令人赏心悦目,极具艺术感染力。
此外,张传伟的绘画作品还先后入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纪念建军、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80周年全国画展并获奖,中华情全国书法、美术展览并获奖。
2009年,张传伟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终于圆了童年时代当画家的梦想。他一贯坚持和倡导的创作原则是,艺术的主客观相融合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绘画作品既注重形式感,又崇尚写意精神,所画人物不完全是客观描绘,而是将形象与意趣、情感相融合,用中国画的笔墨意象表现人物。他创作绘画作品具有三个显著特色:一是笔墨必须为人物造型服务;二是人物造型必须符合笔墨的表现规律;三是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性相应地使用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使绘画作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张传伟表示:“在中国画家中,当代水墨人物大家刘国辉先生对我的影响最大。他创作的国画具有现当代人文精神与趣味,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水墨技法的表现力。他提出水墨画形、趣、格三要点,即研究造型、讲究趣味、追求高格调。在外国画家中,我最欣赏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凯绥·珂勒惠支,每次看到她的作品时,内心不由涌起感动,让我忘不掉、抹不去。她的艺术风格属于表现主义,形式感很强,富有超出画面的内涵和冲击力,注重整体的造型力度和情感表达,这也是我所追求的艺术特色。”
图1:张传伟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欣赏一幅水墨速写头像
图2:重生
图3:福建惠安头像写生
图4:清华美院课堂人体写生
图5:巢
图6:皖南写生
图7:荣宝斋画院课堂头像写生
图8:福建惠安人物写生
图9:皖南写生
图10:母亲
图11:皖南写生
图12:广西柳城山水写生
图13:荣宝斋画院课堂人物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