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消费券、旅游消费券、社会消费券、转移性消费券、教育消费券、培训消费券等不同类型的消费券登场之后,不少人建议发放文化消费券。很多人认为,文化市场是一块大蛋糕,文化消费也能拉动内需。文化消费券能否拉动文化内需怎样拉动文化内需,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首席记者张体义
文化消费券被初步认可
在“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建议给部分群体发放文化消费券,文化消费券可用于欣赏文艺演出、观看电影、观赏体育比赛、参加健身锻炼、聆听各种讲座、购买各类书籍和文化体育用品等等。
文化消费券得到了群众的关注和文化管理部门领导的初步肯定。日前,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一个文化消费的渠道。他认为,在扩大文化消费方面,政府要做的还很多,包括文化下乡、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增加艺术教育、增加公益性演出场次、制定公益性的低票价等,发放文化消费券可以使这些工作更规范,而且表明了政府的导向,对文化消费是一个很大的支撑。
发放消费券引来各界热议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宇宏认为,为低收入群体发放文化消费券,不失为拉动文化消费内需、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方式。消费者文化消费投入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是有后顾之忧,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了,抑制了文化消费。给低收入群体发文化消费券是解决群众文化消费的好举措,但是拉动的作用有多大不好说。发文化消费券不能不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得到消费券的人会不会真去文化消费。几年前他曾做过调查,发现文化消费的主力是中等偏上收入的人群,有些人免费给票也未必去消费。再一个是文化消费券用到何处?文化消费券可以用于看电影、看演出等多项文化消费。比如电影,好的电影票房很好,一般的电影票房很差,拿到消费券的人可能一窝疯地去看好电影,一般的电影可能还是没人看。造成的后果是赚钱的更赚钱,不赚钱的照样不赚钱,失去了发展文化产业、扶持弱项的初衷。
河南省歌舞剧院院长、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周虹认为,发文化消费券是一种方式,但可以反过来考虑,将这部分资金给艺术表演团体、剧场经营者发补贴,降低票价,既可以促进创作,也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直接发文化消费券有其不科学的一面,文化消费是有群体层次的,喜欢文化的人拿到券会去看,不喜欢的人有券也不会去,文化消费券毕竟没有物资消费券实惠。
发文化消费券的建议在网络上也引起了热议,赞成者有之,质疑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大家普遍认为,文化消费券就是说由政府财政出钱为群众进行文化消费买单,这只是对文化消费的“锦上添花”,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是提高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文化生产机构生产更加多样化、更加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