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贤敬德乃敬道之本,义举义贵须义正得来” 杜敬义先生用这样的言语来自我鼓励和激励自我,鼓励自我培养书德,沿着自我设定的书法艺术之路,一路走下去。
杜敬义先生出生在豫东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其家父就教他写毛笔字。因为条件所限,只能按照其家父的毛笔字去写,应该说其家父的毛笔字是他临写的第一本“字帖”,可以说其家父是他的书法启蒙老师,也算得上是“幼受庭训”。上中学后,他得到了一本很旧的《柳公权》大字帖,如获珍宝,有闲即临,就是这本字帖固定了他的字体结构,也使他成了村中能刷写大字标语的“小能人”,从此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真正踏上了他的书法之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进京工作时,这本《柳公权》字帖是他带进北京的唯一的一件心仪物品,也是他工作之余学习书法的主要资料。无计划无目标的学习使得书艺进步有限,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1986年先后获得徐州市书法比赛二等奖、省书法比赛三等奖等。
十年后的1995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温彦国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专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记》,潜心研究褚遂良。褚书的点画线条,清腴飘逸,于遒劲中姿媚跃出,如雅人逸士,啸咏于月影波光之间,对其影响最大,书艺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时至今日,历经度三十余载,始终以唐楷之法为本,取晋楷之神,融入宋楷之意,笃志写楷,孜孜以求,经年寸进,使他对书法有了较深刻的感悟。同时大量收集褚体资料,凡是书店、地摊上有关褚遂良或者类似褚遂良字帖的书法字帖,他都不惜代价买到手,可以说相关资料基本齐全。如褚书《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阴符经》、《倪宽赞》和《同州圣教序》等。书体相近的如《龙藏寺碑》、《信行禅师碑》、王知敬的《李靖碑》、敬客的《王居士砖塔铭》等。在专临《圣教序》的同时,认真研究褚体笔墨特点。如点画、结体和章法等,经年下苦功夫于实践中,从点画、结体到谋篇一一细心体会、领悟, 把握玄机。
他学习书法的过程,正是我国经济腾飞之时,各类事物飞速发展,社会人求快、求新、求效率的心态使得书法人也变得躁不可奈,使得许多书家犹豫、迷茫,不知所措。他及时得到了欧阳中石先生、刘炳森和温彦国老师的教诲:“不用管他们怎么样,咱写咱的字就行了”。刘炳森先生也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字形是美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要继承传统,不要学那些穷山恶水、死蛇挂树、肢解汉字的一套等等”。每次同先生们见面他们都手把手的教他间架结构,对此传道、授业、解惑之恩他终生难忘。扪心自问,他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楷书方面用功是得益于温彦国老师和欧阳中石先生、刘炳森先生的教诲。为其的书法之路铺平了道路,为其的书艺打下了较娴熟的笔墨技巧和较扎实的艺术基础,避免了书法点画中“偏、露、浅、歪”的陋习。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的书法作品开始在全国各大展览中频频亮相,如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举办的学员书法比赛中连续四次获奖;在全军一、二、三、四届书法比赛中都获得优秀奖;在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书法比赛中获奖;在全国首届职工书法比赛中获奖等等。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重大场合展出并被送往日本、新加坡等地进行国际交流。多幅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外使馆等重要场所收藏并在多处被刻入碑林,多幅作品被报刊载用或被名人名家辞典。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世纪名人书画院院士。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红十字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中和百年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现任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
杜敬义先生说:以上成绩的取得,首先归功于老师们的培养和教育,归功于朋友和同好们的指点和帮助。其次就是勤奋成全了我。我并不聪明,但我深知临帖打好汉字基础的重要性,没有长期扎实的临摹练习,没有脚踏实地的吃苦精神,没有对当代审美观的深刻认识,要想使线条进入得心应手的创作境界是不可能的。不论任何书体、何种风格都必须以扎实的笔墨功夫为后盾,这是古今多少教训聚成的经验。所以我笨人出笨力,相信天道酬勤,梅花香自苦寒来,始终做到临帖的三个必须:一是守定一帖,必须坚持临习(时间不允许时就一定会读帖),练习眼力,强化点画记忆。二是搜集与所临主帖相近之其他名家字帖临习,必须加以改造,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以储备自己跨越障碍的能量。三是创作之前的临帖,必须以提高作品的创作水平为目的。最后就是对自己书法的不满足,是我学习和提高书法艺术的动力。我在学习书法艺术中,一方面是坚定的守护,守是坚守传统,透过刀锋看笔锋,靠近古贤。一方面是与时俱进,吸收精华,去其糟粕,悟其神韵。求变求新。这一变一守使我不断的挑战自我。一部部碑帖、题拔的读审和临摹为我积蓄了突破障碍的能量,我国众多古贤的灿烂文化,使我寻找和捕捉适合自己需求的因子,用以打造自己的心中的艺术语言。我要求我的楷书作品点画要活泼、灵动;结体要匀称、和谐;章法要疏密有度,自然天成。用恬淡从容、疏朗明净的笔墨,变成展现我心灵的痕迹和情感的记录,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艺术的意趣。我的行书追求静美,如婵娟扑蝶之美。草书追求简便、厚重和洒脱,似蛟龙游天。隶书常思凝止,简便和自然,力透纸背,会通古人。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中最具民族代表性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创造,是世界艺术百花园里的奇葩,杜敬义先生用其毕生精力,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为弘扬书法艺术事业贡献着力量。
杜敬义先生小传:
杜敬义、字正之、号归德,豫文斋主。 1956年生,幼承父训习字。龆龀年习字始于柳公权,七十年代进京工作后临池尤勤,攻唐楷、魏碑。毕业于中国书协研究生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北京创作中心理事、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理事、中国铁流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领导干部书研究院副院长、中原书风中原画派联盟副主任委员、文化部艺术人才资料数据库战略合作书画家等社会兼职。未及古贤心常愧,字求有法苦追求。常临碑、帖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阴附经》;颜师古《等慈寺》;汉隶《石门颂》;集《王羲之圣教序》;孙过庭《书谱》等。博览群帖汲取营养,将诸字溶为己有,力求书法有法、有变。其书法作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在省、部级书法大赛中就多次获奖,其后在全国、全军大型书法比赛中数十次获奖。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重大场合展出并被送往日本、新加坡等地进行国际交流。多幅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外使馆等重要场所收藏并在多处被刻入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