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世博会书画展宁夏自治区鲁卫东老师剪纸作品获得金奖。 鲁老师靠着扎实的艺术功底,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几分钟内就“变”出一件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这位“魔术师”就是曾经获得“中国迎上海世博会公益书画展金奖”的鲁卫东。2月17日,记者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兴民村手工艺剪纸班见到鲁卫东时,他正教社区居民剪窗花。
长条桌上摆满了红纸、剪刀、铅笔等。各种样式的“喜”字、惟妙惟肖的花朵、憨态可掬的小羊等剪纸作品生动、有趣,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鲁卫东是剪纸班的义务指导老师。学员们告诉记者,剪纸班一成立就受到很多妇女的欢迎,只要有空,20多名成员就聚在一起剪纸。剪纸班给大家带来了乐趣,还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
今年52岁的鲁卫东是国电大武口热电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初中毕业后,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美术,还上了美术班学习,对色彩和构图有了更深的理解。从1985年起,鲁卫东就义务为新人剪“喜”字,30年来,剪了上万幅“喜”字。他剪的“喜”字,形态各异,既有传统的龙凤呈祥样式,也有嵌合时代特色的新样式。
随着阅历的增长,鲁卫东将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融入了剪纸作品中,有时为了剪好一幅风景作品,他要跑到40公里以外的地方实地观察。“我想通过剪纸语言来表现石嘴山的风貌,所以我骑着摩托车,从大武口出发到惠农,把沿途景观拍下来,记在心里,这些都带给我剪纸的灵感。如果只看图片,就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剪出来的东西不生动。”鲁卫东说。
鲁卫东告诉记者,下一步他打算将石嘴山的景点全部用剪纸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剪纸,让更多的人认识宁夏、了解宁夏、走进宁夏。(WWW.NXNEWS.NET宁夏新闻网记者 徐佳敏)
宁夏石嘴山市鲁卫东:剪纸剪出农村新生活
上午十点,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青山公园,活动刚刚开始,新颖的肖像剪纸、有趣的猜灯谜以及工艺精湛的葫芦烫画便吸引市民驻足观看。石嘴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传承人鲁卫东的肖像剪纸表演更是引来了过往市民和义工们的赞叹。“这位老人太厉害了,你看他剪出的肖像太像了,几乎每根头发都在一张小小的剪纸中体现了出来。”,“鲁老师,麻烦你也给我剪一张”,“我要和鲁老师合个影……”现场,被民间艺人精湛手艺折服的市民们,把鲁卫东老师围了个水泄不通。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葫芦烫画,让很多市民和义工们看了个“稀罕”。一个小小的葫芦上,容下了天地间的大乾坤。动、静物体通过烫画栩栩如生地在葫芦上得以体现,使市民惊叹于艺人对一支小小的电烙笔轻重缓急的准确拿捏。活动现场,一些年轻的市民则在活动设立的“义言义语”留言板上,写下了自己对公益认知和新一年参与公益活动的期许。活动中,最吸引人的当数猜灯谜环节,猜出灯谜的市民在义工的宣传和带动下,有序填写了义工注册表后领取了汤圆、宁夏义工联合会公益宣传品等小礼品。市民王欣猜中了一个灯谜后,由义工带领,填写了一份义工注册表,并领取了一袋汤圆。他开心地说:“在学雷锋日,也是‘全民义工日
每天都会有不少村民来剪纸班学习剪纸。
一把剪刀,几张彩色宣纸,咔嚓那么一剪,分把钟时间,打开来就是一件件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因为喜爱,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妇女组成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兴民村手工艺剪纸班。近日,记者来到这个手工艺剪纸班,只见一张长条桌上摆满了红色宣纸,还有剪刀、铅笔等工具,一些学员正专心做着剪纸作品。
“由于兴民村地处城乡接合地带,村上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下年龄大的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为了让她们有精神寄托,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手工艺剪纸班,专门聘请也在辖区居住的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鲁卫东为剪纸班的义务指导老师。”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春玲告诉记者。就这样,今年4月份剪纸班开班了,当时就受到很多妇女的欢迎,只要有空,每天下午20多名成员齐聚剪纸班成了大家不变的“约定”。
提起剪纸班的老师鲁卫东,学员们没有一个不佩服的。“没有老师的认真教授,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就掌握剪纸技巧。”村民王菊花边说边举起手中刚剪好的“福禄”。鲁卫东是我市有名的剪纸艺人,近几年他的剪纸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听说街道要举办剪纸班,鲁卫东二话没说请缨来当老师。“剪纸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我打算把这种传统手艺一直传承下去。”鲁卫东告诉记者。半年多来,剪纸班的学员们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种样式的“喜”字、惟妙惟肖的花朵等剪纸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以艺术享受,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精致的线条与装饰,同时还赋予了各种寓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剪纸班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生活的乐趣,还让大家找到了精神食粮。“自从学会剪纸之后,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了,邻里关系也比以前更加融洽了。”说起剪纸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村民王菊花乐呵呵地说。57岁的王菊花孩子都在城里工作,老伴也不在身边,闲暇时候的她就在家做做饭。年轻时就喜欢纳鞋垫、绣花的她剪起纸来也是得心应手,学了短短几个月就能剪出十几种图案。
“希望有机会办一场属于她们自己的剪纸作品展览会,让大家看看她们的成果,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剪纸这门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吴春玲说。(记者 李薇 李梦菲)
剪纸传承人鲁卫东:钢笔和剪刀“绘”出石市美景——观看鲁卫东展示他的长卷作品
石嘴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鲁卫东,有着高超的剪纸技艺。人物肖像剪纸、即兴剪纸、命题剪纸、蒙眼剪纸……只要给他一把剪刀和一张纸,他就能够很快地剪出一幅图画,景、物、人都行,惟妙惟肖。记者了解到,鲁卫东最近有了新的创作计划:运用钢笔和剪刀,以红、黑两色为主,将石市标志性的景点“复制”出来,告诉所有人:咱石嘴山有多美!
从小喜欢画画
鲁卫东,1958年5月出生,重庆人,1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宁夏,在银川度过了童年。
鲁卫东的家位于大武口区发电厂,墙壁上挂满了装裱好的剪纸作品,有风情万种的回族姑娘,有形象伟岸的毛主席头像,还有各式各样的生肖作品。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6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门上画汽车”,鲁卫东说,记忆最深刻的是母亲的一个同事用钢笔画的列宁头像,“当时就觉得怎么能画得那么好呢,特别羡慕。”受到母亲同事的影响,自此以后他更加热爱画画,经常自己在家练习,有时还参加各种各样的短期培训班。
“连环画和电影就是我的‘老师’,看完连环画和电影,就常常把里面的人物画出来。”渐渐地,鲁卫东的画画技艺越来越好。这份爱好一直在延续,从初中毕业后到大兴公社下乡,到油裱社当工匠,再到大武口电厂当美工,画画的爱好一直伴随着他。
数十米长卷串起石市美景
记者在鲁卫东的家中看到了一个数十米长的长卷,上面用钢笔画出了石嘴山市各县区的著名景点,景点达30余个。
鲁卫东说:“第一个地方是大武口区的追月桥,用了一天时间就完工了。”而黄河边的石嘴子、平罗黄渠桥、陶乐影视城、惠农浮桥和武当庙、石嘴山火车站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大部分被画进卷中。
说到创作起因,鲁卫东说,2014年他作为剪纸随团人员,去天津参加全国旅游推介会,在宁夏展位上进行表演。有一天,他去一条艺术街闲逛,发现全国各地基本都有手绘版景物,唯独宁夏没有,“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石嘴山手绘景物的第一人。”回来后,鲁卫东便开始着手准备。
选好景点,过去拍照,回来后再照着照片进行绘画。与其他手绘景物不同的是,在鲁卫东的画作上还有人物,要么是在广场上与孩子互动玩耍的父母,要么是在景区内拿着手机拍照的游人。鲁卫东说:“把人物加上去之后,画卷会显得更加生动,这也是其他手绘所没有的。”
鲁卫东的这一举动被石嘴山市博物馆馆长得知后,将其长卷在博物馆大厅里展出,受到市民好评。而为了完善作品,鲁卫东画了3个版本,精益求精。
“除了绘画,我还准备将这些作品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最近比较忙,所以目前只剪了五六幅”,鲁卫东说,全部作品完工后,他还准备出本书,起名《绘语石嘴山》,“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咱石嘴山有多美!”
2008年与剪纸结缘
1979年,鲁卫东成功进入当时的银川市油裱社,当了一位工匠艺人。扎花灯、绘彩车、画玻璃画、油家具、糊顶篷……在那个年代里,这样一份工作让鲁卫东学到了各色各样的手艺,而剪纸作为当时众多工艺的其中一道工序,被鲁卫东熟练掌握。
2008年10月,第三届中国(北京)剪纸艺术大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六大赛区获银奖以上的300人云集北京,评委出题要求现场1小时进行命题比赛。“当时的命题是剪出比赛场所”,鲁卫东说,考场上,他用剪刀将比赛场所的建筑物全貌剪了出来。最终,他的剪纸作品入选十佳,“以前只是将剪纸作为一个兴趣爱好来玩,自从那次比赛获奖以后,剪纸成为我的一项重要生活内容,离不开了。”
2010年8月,他的作品《宁夏回族婚俗》荣获“中国婚俗剪纸大赛”三等奖;2011年8月,作品《新年好》荣获“中国年俗剪纸大赛”优秀奖;2012年8月,作品《四方墙花》荣获“中国‘四花’剪纸大赛”》优秀奖……迄今为止,他获得各种奖项数十个。
2014年,鲁卫东被评为石嘴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民间艺人鲁卫东剪纸作品参展世博会获金奖
本报讯(记者 李媛)说起我市的剪纸能手,不得不提到大武口区的鲁卫东。2月23日,记者了解到,他创作的一幅名为《传承文化添喜庆 巧妇妙手迎世博》的剪纸作品于近期荣获了“迎世博大型公益剪纸艺术展”金奖,并将在上海世博会的展台上展览,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们展现石嘴山市的传统文化魅力。
鲁卫东是我市有名的剪纸艺人,近几年,他的剪纸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奖项。2009年年底,宁夏剪纸协会邀请他创作世博会参展剪纸作品。经过前期大量准备工作,一个多月后,鲁卫东的剪纸作品终于完成了。原本以为只是参展而已,可没想到新年还没有过完,鲁卫东就收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诗画院、中国迎上海世博会公益书画展艺术委员会寄来的获奖证书,他的剪纸作品不仅被评为中国迎上海世博会公益书画展金奖,而且他本人也被授予“共和国杰出剪纸艺术家最高荣誉成就奖”荣誉称号。
记者看到,鲁卫东此次即将参展的剪纸作品构思巧妙,所展现的人物惟妙惟肖。五个头戴花巾的妇女、一个拿着剪刀学习剪“囍”字的小女孩,和凤凰、老虎、世博会标志等剪纸语言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虎年喜迎世博会的主题。
据了解,这次世博会参展作品将于2月28日至3月28日在国外巡展,3月28日至4月30日在国内一直巡展到5月1日世博会开幕。(编辑:周云)
剪纸传承人鲁卫东——钢笔和剪刀“绘”出石市美景
石嘴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鲁卫东,有着高超的剪纸技艺。人物肖像剪纸、即兴剪纸、命题剪纸、蒙眼剪纸……只要给他一把剪刀和一张纸,他就能够很快地剪出一幅图画,景、物、人都行,惟妙惟肖。记者了解到,鲁卫东最近有了新的创作计划:运用钢笔和剪刀,以红、黑两色为主,将石市标志性的景点“复制”出来,告诉所有人:咱石嘴山有多美!
从小喜欢画画 鲁卫东,1958年5月出生,重庆人,1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宁夏,在银川度过了童年。 鲁卫东的家位于大武口区发电厂,墙壁上挂满了装裱好的剪纸作品,有风情万种的回族姑娘,有形象伟岸的毛主席头像,还有各式各样的生肖作品。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6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门上画汽车”,鲁卫东说,记忆最深刻的是母亲的一个同事用钢笔画的列宁头像,“当时就觉得怎么能画得那么好呢,特别羡慕。”受到母亲同事的影响,自此以后他更加热爱画画,经常自己在家练习,有时还参加各种各样的短期培训班。 “连环画和电影就是我的‘老师’,看完连环画和电影,就常常把里面的人物画出来。”渐渐地,鲁卫东的画画技艺越来越好。这份爱好一直在延续,从初中毕业后到大兴公社下乡,到油裱社当工匠,再到大武口电厂当美工,画画的爱好一直伴随着他。 数十米长卷串起石市美景 记者在鲁卫东的家中看到了一个数十米长的长卷,上面用钢笔画出了石嘴山市各县区的著名景点,景点达30余个。 鲁卫东说:“第一个地方是大武口区的追月桥,用了一天时间就完工了。”而黄河边的石嘴子、平罗黄渠桥、陶乐影视城、惠农浮桥和武当庙、石嘴山火车站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大部分被画进卷中。 说到创作起因,鲁卫东说,2014年他作为剪纸随团人员,去天津参加全国旅游推介会,在宁夏展位上进行表演。有一天,他去一条艺术街闲逛,发现全国各地基本都有手绘版景物,唯独宁夏没有,“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石嘴山手绘景物的第一人。”回来后,鲁卫东便开始着手准备。 选好景点,过去拍照,回来后再照着照片进行绘画。与其他手绘景物不同的是,在鲁卫东的画作上还有人物,要么是在广场上与孩子互动玩耍的父母,要么是在景区内拿着手机拍照的游人。鲁卫东说:“把人物加上去之后,画卷会显得更加生动,这也是其他手绘所没有的。” 鲁卫东的这一举动被石嘴山市博物馆馆长得知后,将其长卷在博物馆大厅里展出,受到市民好评。而为了完善作品,鲁卫东画了3个版本,精益求精。 “除了绘画,我还准备将这些作品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最近比较忙,所以目前只剪了五六幅”,鲁卫东说,全部作品完工后,他还准备出本书,起名《绘语石嘴山》,“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咱石嘴山有多美!” 2008年与剪纸结缘 1979年,鲁卫东成功进入当时的银川市油裱社,当了一位工匠艺人。扎花灯、绘彩车、画玻璃画、油家具、糊顶篷……在那个年代里,这样一份工作让鲁卫东学到了各色各样的手艺,而剪纸作为当时众多工艺的其中一道工序,被鲁卫东熟练掌握。 2008年10月,第三届中国(北京)剪纸艺术大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六大赛区获银奖以上的300人云集北京,评委出题要求现场1小时进行命题比赛。“当时的命题是剪出比赛场所”,鲁卫东说,考场上,他用剪刀将比赛场所的建筑物全貌剪了出来。最终,他的剪纸作品入选十佳,“以前只是将剪纸作为一个兴趣爱好来玩,自从那次比赛获奖以后,剪纸成为我的一项重要生活内容,离不开了。” 2010年8月,他的作品《宁夏回族婚俗》荣获“中国婚俗剪纸大赛”三等奖;2011年8月,作品《新年好》荣获“中国年俗剪纸大赛”优秀奖;2012年8月,作品《四方墙花》荣获“中国‘四花’剪纸大赛”》优秀奖……迄今为止,他获得各种奖项数十个。 2014年,鲁卫东被评为石嘴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