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上旬,时值年终岁尾,回眸一年来我所负责经营管理的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暨创新平台组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都在有条不紊的按部就班进行着。闲暇之余,我就有心专此拜访一下中原书坛德艺双馨书法家雷鸣声先生,他是我们文化部隶属管理的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艺委会委员,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常务院长,同时还兼任“中原书风 中原画派发展联盟”秘书长一职。盛情相邀,久别再会,无意间与知名篆刻大师马树勋先生不期而遇。这也许是缘分到了该相逢晤面的缘由吧!
久有凌云志,了却书画缘。经常与全国各地书画艺术家们打交道的我,耳熏目染智成性格,不知不觉间准备好笔墨纸砚,思想也有了质的升华。见过许许多多的各地篆刻名家们,萍水相逢,泛泛之交而已,一直不好意思张口求他们的所谓“名气”雕刻几方印章赏玩,这也许成了我的夙愿,即小小遗憾,这份情怀不了了之!
早有耳闻,中原腹地,古商都——郑州市有一位高人,即篆刻名家马树勋先生,他雕刻技法精湛,文艺底蕴深厚,对工艺美术专业颇有研究,他的篆刻技术精益求精,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篆刻艺术独具匠心。据悉,他广结善缘,人缘好特随和,真可谓当代德艺双馨篆刻名家!一直想去登门拜访,只可惜人之相交讲究个缘分,缘分不到的缘故吧!只有静候时机成熟了。俗言道,同车同船,三百年有缘。有道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就叫‘百年才能修得同船渡’。。。。。。大千世界,能够相遇,就是缘分。这份缘,像小溪的流水,潺潺而来,涓涓而去;像柔柔的风儿,悄悄地来,轻轻地走。这份缘,是自然的美,飘然相遇,静静相伴,慢慢诉说,虽不气度雍容,惊心动魄,却是曲径通幽,神采飘逸。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珍惜缘分,珍惜友情。愿友谊天长地久!祝良师益友们幸福永远。
在雷鸣声院长处,真正结识了马树勋老师时,大家一见如故,似曾相识,相见恨晚之感慨。谈话很投缘,共同探讨中国雕刻艺术篆书要素之精髓及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据悉,马老师退休后专心致志研究篆刻创作的心得体会频多,大家谈话甚欢且在愉悦的时光中不知不觉中度过。分手时马老师欣然应允答应帮我和妻子雕刻几方印章,我深表感谢之美意!谁知三天后微信发来几张雕刻成功的印章图片,章料材质精美,经过精雕细琢后美轮美奂,又经雷院长的手中转给我时倍感亲切,弥足珍贵!有道是:朋友相交在于诚,真乃君子风范也!言必信行必果,雷厉风行,君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暖三秋耶!虽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马树勋先生为人师表,不正是乃我辈学习做人做事的楷模典范吗!
谨此,让我们衷心祝愿马树勋老师的篆刻艺术长青!在艺术的心路历程暨人生道路上,百竿尺头,更胜一筹!尽可能的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乡土艺术事业不断传承有序下去,直至发扬光大为己任!(文化部中国乡协艺术中心主任 张玉树 致意!)
【附录:著名篆刻家马树勋老师其人其事其印】
马树勋,字石翁,如石。回族。一九四八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自幼酷爱中国传统文化、乡土艺术,自十六岁起师从名家学习篆刻艺术。潜心钻研学习秦,汉,明,清历代著名篆刻大师及各流派的篆刻艺术与风格,几十年如一日研习颇有造诣。深受当代著名书法家,绘画家们一致好评。大半生以刀为笔,以石为纸,辛勤雕刻金石生涯,篆刻各种风格印章逾万方。现为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资料数据库战略合作篆刻美术师,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艺委会委员,中国领导干部网艺术总监,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原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是当代最有升值潜力的实力派篆刻艺术名家。
“金石篆刻”是这样理解的,即用刻刀刻制而成的书法造型艺术。不书写、不拓印、以刀代笔,充分利用刻刀浅入深出的原理,所有笔划(除带钩的外)均为一刀刻制而成。不回刀、不复刀”。马树勋先生开拓创新各种各样材料单刀书法造型艺术,为古老的中国金石雕刻艺术不断发扬光大,把汉字文化金石材质雕刻又注入了一朵新葩。习印伊始,日日操刀,由技入道,深钻细磨,凭着耐心、细心、精心、恒心,掌握了金石篆刻艺术精髓,练就了一套娴熟的精雕细琢技艺。他曾经受到中国现代刻字的奠基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艺术委员会创始人权大师的悉心指导和不吝赐教,收益频多;随入门径,用功尤勤,印艺日进,造诣颇深。他治金印,布局分驰,删繁就简,手追意会,构思巧妙,造型自然,刻工精细。沉醉其间,颇显简古平淡,高古含蓄。
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过:“在真正的艺术领域里,没有预备学校,但是有一个最好的预备方法,就是对于艺术作品抱有一种最虚心的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的人常常会成为最优秀的艺术家”。马树勋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位“篆刻艺术家”。顾名思义“金石篆刻”艺术范畴极广、并且博大精深,能够活灵活现各种篆体作品重生在马树勋先生的刻刀之下。突破传统的雕刻方式、学习古人艺术创作是他一生追求和梦想,不忘初心伴随着这样一个梦想,持之以恒痴心不改,开创了他漫漫的艺术人生求索之旅......
自幼喜欢书法篆刻艺术的马树勋先生。对“名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他16岁时就拜师学习金石雕刻技法。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边练习书法篆刻、边学习各种各样金石雕刻。随之大胆创新雕刻技艺突飞猛进,他以刀为笔、以金石作纸,直接在上面“写”字。此时的马树勋老师传承古人的技法。一没有教材、二没有资料,一切都要从零做起做起。马树勋先生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多么艰难的人生道路,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哲理。在积累40多年丰富雕刻经验的基础上,马树勋先生毅然拿起了刻刀开始了他其它领域大胆的实践。虽然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但是意想不到的困难还是接踵而来。首先是选材上,作品要想长久保存首选是有色金属金属和各种石材。然后是刻刀,到底用什么样的刻刀来雕刻金石呢?他把市面上所有能找的刻刀都找来实验,结果是无理想刻刀可用。此时的马树勋先生使出十八般手艺;开始探索自己研制刻刀。用金属刀刻金石,用力重了容易扎刀、用力清轻了容易滑刀,双手被扎得鲜血直流是经常的事。几千个日日夜夜、冬去春来,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尝试,终于研制出能在金属上刻字的刀来。自此马树勋先生开创了他的“金石篆刻”不解之缘。
中国人练习“诗书画印”艺术行业时,必须排除杂念,凝神静气,物我皆忘,通过科学的指法、臂法、腕法、身法有机地将点画输送到纸上或金石上。创作状态会激活大脑神经细胞,使全身血气通畅,手臂和腰部的肌肉得到扭转和锻炼,长久练习书画,便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此外,由于练习“诗书画印”要使全身处于端坐或直立的状态,从头到脚保持正直,做到“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这实际也就是练了“坐功”或“站桩功”,并且还对神经衰弱、消化道疾病、冠心病,甚至对一些身体虚弱的慢性病人都有许许多多的好处呢!
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由于勤奋,即使基础较差,也能提高能力出成果,而勤奋的关键也在于意志力和耐性,守得住寂寞。书画学习中技能和技巧的熟练,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一个难点有可能要临摹和琢磨成百上千次,有足够多的重复准确的练习才能熟练。“诗书画印”研习是长久的积累,真正能接受金石篆刻学习的人们,首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意志力。或者说,学习篆刻艺术,也是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力。
中国金石篆刻暨 “诗书画印”范畴,都是我国的国粹精髓,把文字书画篆刻发展成一门独立独特的艺术成就,是汉字特有的功能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我国“诗书画印”艺术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影响了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在那里同样形成了重视汉字书画艺术的文化传承,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学习“诗书画印”,了解它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及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对此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油然而生。同时,写得一手好字,作得一幅好画,雕刻一方好印,备受时代推崇、受人们尊重,艺术家们信心满满,希望满满,待人接物有担当,行事果敢底气十足,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