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局者思想: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成为真正会赚钱之人
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是古人对弈棋之道的经验性概括。
善谋局者,一子失着,全盘可以弥补;而谋子者,却常常顾此失彼,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只有那些胸中谋全局的弈者,才可能使满盘皆活;而那些只在乎眼前一粒棋子得失的人,则常常会陷于被动。
所以说,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顾全大局,筹划全盘,攻守有度,进退得宜,方可稳操胜券。若只注意谋子,一时杀伐虽然痛快,却忽略了大势的变化,纵使开头略有小得,最终也会因划地自限而失去未来。
棋场亦商场,更是战场,如何在当今企业如何立足于社会,谋局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而做一个谋局者,一定要有足够的魄力、胆识、格局与眼界。
“做局”和“做事”有根本区别:
对于一个做局的人来说,万物皆为我所用,万物皆不为我所有。
每一件物品、每一项服务、比如:房子、车子、股票、工资、企业、股权等等都只是它的工具,他们的目的不是彻底拥有他们,而是利用他们。
通过更新、倒手、与赎回实现增值,然后推高自己的高度,从而可以运作更多资源。
体系是谋局的重要部分
真正的企业家是谋局的人,这个局谋好了,体系和系统就建立起来了。对于现在的大老板就是要谋局,把大的架构和体系打造起来就可以赚大钱。
一号人物考虑架构,考虑体系,考虑系统,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处在最高位置,重在把局谋好;
二号人物是指一个团队事必躬亲,有所作为,重在把事做好。
简而言之,一号人物是天道,是老庄之道;二号人物是人道,是孔孟之道。
另一方面,利润来自体系,这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很好的见证。这其中有四大原理:分别是让能人为你工作、资本、制度和体系。能者居上,智者居侧,闲人居下。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就要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体系。
同时,我们应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简单问题数量化,把数量问题程序化,把程序问题体系化。对于大家都很熟悉的新木桶理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做长不做短、做点不做面、做深不做浅以及做快不做慢等四点认识。这就是要求我们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体系。
同时,我们还要复制一个有竞争力的体系,实现复制复制再复制,无限制复制后最终使得成本变为零。这就是实现一个由资本运作到虚拟运作的过程。
我们目前做企业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就企业做企业,另一种就是跳出企业做企业,如张裕葡萄酒有限公司建立酒庄,实现体验经济。因此我们要融入一个更大的体系,一个更多、更大、更好、更强的体系之中。
情商是打通人脉关系的重要环节
那同时为什么有的领导人追随者众多有的领导者孤家寡人?单从智力的方面很难解释这个问题。
因为许多高智商的人反而曲高和寡。因此卡耐基讲成功70%靠人际关系能力30%靠的是智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商。所谓情商就是管理自己与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
有这种能力即使你没有职位没有头衔、甚至没有自由是个囚犯也照样能够领导他人。
博弈在谋局中不可或缺
谋局者的最高境界无论炒股、投资、还是买房,做局都是一个跟人性博弈的过程。
这种博弈分为四种境界:技术——艺术——法术——道术。
纵横捭阖、抽丝剥茧、设点控局;洞察人性冷暖,解析大众行为,这一路走来,如果做到游刃有余、可收可发,便抵达了“道术”的境界。此时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生来病死,一切在你心里来去自如。
最强的对手就是你自己。一旦你战胜了自己,如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最后想要成为谋局者,需明白: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大我无我,众生之所求,正是你所舍。
【分寸,是人生的关键】
一艘船触礁后在海上漂泊,船上的粮食马上就要吃完了。眼见得救无望,船员们都很焦急。
这时一个悲观的船员开始不停的唠叨“我们要活不成了”,船员一脸唠叨了几天,其他船员们把他丢进了大海。
之后,又出现了另一个乐观的船员,他喋喋不休地呼喊“我们一定会得救的”,几天之后,这名乐观的船员也被丢进了海里。
大千世界,古往今来,做事做人都离不开“分寸”二字,而人生中最难把握的也恰恰是“分寸”二字。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指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分寸。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里也是说的一种分寸。
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分寸”。
1. 做人讲分寸
做人不卑不亢,有度有量,外圆内方。
我们常说至刚易折,做人要像水,力量又温和。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便在于外圆内方,内圣外王,内心有操守,外在表现圆润。
在经历过事事与人争,自己认为对的也同样要求别人的外方内方时期。
曾国藩逐渐收起自己不合时宜的棱角,虽然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但对他人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开始宽以待人。
鲍超是曾国藩手下的一员悍将,一次鲍超因与曾国荃闹矛盾,甩手不干了。曾国藩提点鲍超说:
“你撂挑子,懂内情的人知道你与老九闹意见。不懂内情的人会怀疑你对朝廷不满,你这样做,你这样做岂不在给别人提供攻击的把柄。”
人格上要讲分寸,不能太卑,太卑可能会变成懦弱,也不能太傲,太亢又会咄咄逼人。
性格上要讲求内外协调,不扬不抑。太内向变成保守不好,太外向变得张扬也不好。
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有理有节,软中有硬,不好走极端,不偏激执拗,才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2. 人际讲分寸
不亲不疏,不冷不热,再亲近的关系也要保持距离,要懂得“礼让”。
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对不同对象,讲话应有所不同。
曾国藩一生多次提到要“慎言”,他认为“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在曾国藩家训中也有“立身以不妄言为本”之语。
曾国藩对人际交往上的分寸的把握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三十岁之前,曾国藩并未注意人际交往中的分寸,说话总有伤人之语,翻开曾国藩此时的日记,“说话又多戏谑”之句比比皆是。
对此曾国藩的许多至交好友都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在待人上的不足,称其“高已卑人”,“太刻薄”,“凡事见得自己是而他人不是”。
这些人际中的不知分寸也让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人,吃尽了苦头。
与人交往、说话要讲分寸。开玩笑要有度,过犹不及,反会伤人,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
朱熹曾说:“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
3. 处事讲分寸
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对待得失要有“度”,人不能万事做到十全十美。
做事要进退有度,既懂得乘势而上,也善于急流勇退。
子贡曾问孔子,“师与商也孰贤?”
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
子贡又问,“然则师愈与?”
孔子回答说,“过犹不及。”
曾国藩因湘军而名声远扬。从组建湘军到湘军不断发展壮大,曾国藩一直是湘军的核心领导人物。
湘军攻城破池,为剿灭太平军立下了大功,随着湘军日盛,曾国藩开始注意起“分寸”问题。
因为在这种关键点上,稍有不慎,庞大的湘军就可能变成曾国藩的索命绳。
曾国藩通过自削兵权,让清廷放心,避免了将湘军发展成私人武装。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也要做到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会在一个点上发生转变,对应事物的这个特性,为人处事也应讲分寸,懂变通。
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体现在对分寸的把握之中。
做人有分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有尺度,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日积月累,才能在分寸间求得人生的高度。
分寸,是人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