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据“中国领导干部网”了解,《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
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方案》提出:到2020年,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力量参与更加积极,实施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服务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对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的作用不断增强,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覆盖、质量全达标、标准全落实、保障应担尽担,实现非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其中: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等。
到2022年,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足、资源布局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日趋完备、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就近就便、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验不断改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格局不断完善,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公共服务资源更加丰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方案》从“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公共服务供给;补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公共服务供给”三个大的方面提出了行动任务。
“中经文化产业”发现,其中,涉及众多和文化、旅游等相关的任务。《方案》提出:
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省级实施标准,以县为单位实施。
推动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资源整合和改革创新,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强化数字文化服务和流动文化服务,不断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和实施效果。
继续支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促进高校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
充分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统筹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统筹管理,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合理利用闲置厂房等
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继续加强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体育健身公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社会足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公园、体育中心、闲置厂房、校舍操场、社区空置场所等,拓展公共体育设施场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水平,促进学校体育设施与公共体育设施的双向开放。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加强大运河文化带、革命文物等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打造优质、特色服务品牌。编制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选取并重点支持一批传统工艺项目。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点工程和基地建设,到2020年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系统完整保存文物信息,推进资源开放共享。
实施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支持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完善重点地区旅游基础设施
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切实改善当地道路、步行道、停车场、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消防安防、应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
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景区连接道路、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自驾游服务体系,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
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和互联互通
推动完成全国有线网络整合,形成全国一张网。建立全国有线网络统一运营体系,统筹开展全国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建设国家级广电云数据中心,加大骨干网技术改造,完善接入网建设,完成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发展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互动电视等新业务,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和智能化应用等新业态,建设新型家庭信息中心,满足用户对于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的收视和信息需求。
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休闲运动和竞赛表演业
以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加强冰雪人才培养,提升群众普及水平。加强足球、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户外等健身休闲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支持城市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体育培训、赛事开展的基本条件、标准、规则、程序和各环节责任部门,推动大型赛事活动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在商场、写字楼等各类场所嵌入文化消费内容。
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实行错时开放。
引入社会化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更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定期开展全国性公共文化产品采购大会,实现供需对接。
统筹整合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建设文化云平台,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及可移动文物数字保护展示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及数字展示。
加快智慧广电发展
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中的应用,打造功能更加强大的主流媒体融合传播网、数字文化传播网、基础战略资源网,为用户提供融合新闻资讯、视听节目、社会服务、医疗健康、数字娱乐、教育培训、智能家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实现广播电视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
推进多种旅游业态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做好典型案例梳理,召开现场会推广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探索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完善城市商业区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一批避暑避寒度假目的地,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推动建设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推广精品自驾游线路。
实施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增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教育功能和脱贫富民功能。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魏金金/摄
据“中经文化产业”了解,《方案》还明确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关于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9〕0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机构:
现将《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局
中国残联
2019年1月23日
关于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机构 :
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补齐社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既有利于加强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培育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托幼、上学、就医、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这既是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为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特制定以下方案。现将《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19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广电发展等27项行动任务。方案指出,鼓励地方政府依法合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和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综合利用债券、保险、信贷、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为社会领域公共服务项目融资提供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抓手,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手段。补齐社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既有利于加强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培育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托幼、就医、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这既是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产阶级已有2.25亿人,至2020年还将增加0.5亿人,其拉动消费升级与配置服务消费的潜在动能不可低估。此外,到2020年,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并且伴随着人口生育政策的最终完全放开,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也将不断增加,从而对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以及家政服务等都形成不小的需求拉动;同时,作为主流消费群体,“90后”“00后”更注重消费的个性与体验,对文化创意与体育运动等服务产品将构成可观且持续的消费动力。
当前部分领域消费增速呈现边际递减的态势,很大一部分因素源于消费信心不足,而信心不足的一部分因素在于国家公共保障措施不够完善,比如在医疗、养老保险等领域的投入不够,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存款而不是消费,以保障未来生活安全。要填补这一短板,就必须下决心改变建设性财政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实现公共财政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比如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社保福利等民生领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防护型保障体系,从而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持续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通过PPP、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社会领域公共服务项目融资提供支持。基于政策支持利好、需求企稳扩张、供给跟进发力等方面的支撑,未来服务消费超过实物消费且二者共同引领经济持续增长与转型升级的格局值得期待。
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方案》提出:到2020年,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力量参与更加积极,实施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服务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对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的作用不断增强,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覆盖、质量全达标、标准全落实、保障应担尽担,实现非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其中: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等。
到2022年,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足、资源布局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日趋完备、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就近就便、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验不断改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格局不断完善,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公共服务资源更加丰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方案》从“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公共服务供给;补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公共服务供给”三个大的方面提出了行动任务。
“中经文化产业”发现,其中,涉及众多和文化、旅游等相关的任务。《方案》提出:
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省级实施标准,以县为单位实施。
推动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资源整合和改革创新,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强化数字文化服务和流动文化服务,不断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和实施效果。
继续支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促进高校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
充分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统筹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统筹管理,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合理利用闲置厂房等
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继续加强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体育健身公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社会足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公园、体育中心、闲置厂房、校舍操场、社区空置场所等,拓展公共体育设施场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水平,促进学校体育设施与公共体育设施的双向开放。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加强大运河文化带、革命文物等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打造优质、特色服务品牌。编制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选取并重点支持一批传统工艺项目。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点工程和基地建设,到2020年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系统完整保存文物信息,推进资源开放共享。
实施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支持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完善重点地区旅游基础设施
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切实改善当地道路、步行道、停车场、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消防安防、应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
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景区连接道路、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自驾游服务体系,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
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和互联互通
推动完成全国有线网络整合,形成全国一张网。建立全国有线网络统一运营体系,统筹开展全国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建设国家级广电云数据中心,加大骨干网技术改造,完善接入网建设,完成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发展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互动电视等新业务,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和智能化应用等新业态,建设新型家庭信息中心,满足用户对于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的收视和信息需求。
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休闲运动和竞赛表演业
以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加强冰雪人才培养,提升群众普及水平。加强足球、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户外等健身休闲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支持城市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体育培训、赛事开展的基本条件、标准、规则、程序和各环节责任部门,推动大型赛事活动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在商场、写字楼等各类场所嵌入文化消费内容。
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实行错时开放。
引入社会化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更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定期开展全国性公共文化产品采购大会,实现供需对接。
统筹整合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建设文化云平台,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及可移动文物数字保护展示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及数字展示。
加快智慧广电发展
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中的应用,打造功能更加强大的主流媒体融合传播网、数字文化传播网、基础战略资源网,为用户提供融合新闻资讯、视听节目、社会服务、医疗健康、数字娱乐、教育培训、智能家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实现广播电视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
推进多种旅游业态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做好典型案例梳理,召开现场会推广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探索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完善城市商业区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一批避暑避寒度假目的地,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推动建设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推广精品自驾游线路。
实施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增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教育功能和脱贫富民功能。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魏金金/摄
据“中经文化产业”了解,《方案》还明确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关于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9〕0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机构:
现将《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局
中国残联
2019年1月23日
关于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机构 :
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补齐社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既有利于加强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培育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托幼、上学、就医、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这既是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为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特制定以下方案。现将《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19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广电发展等27项行动任务。方案指出,鼓励地方政府依法合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和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综合利用债券、保险、信贷、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为社会领域公共服务项目融资提供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抓手,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手段。补齐社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既有利于加强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培育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托幼、就医、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这既是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产阶级已有2.25亿人,至2020年还将增加0.5亿人,其拉动消费升级与配置服务消费的潜在动能不可低估。此外,到2020年,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并且伴随着人口生育政策的最终完全放开,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也将不断增加,从而对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以及家政服务等都形成不小的需求拉动;同时,作为主流消费群体,“90后”“00后”更注重消费的个性与体验,对文化创意与体育运动等服务产品将构成可观且持续的消费动力。
当前部分领域消费增速呈现边际递减的态势,很大一部分因素源于消费信心不足,而信心不足的一部分因素在于国家公共保障措施不够完善,比如在医疗、养老保险等领域的投入不够,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存款而不是消费,以保障未来生活安全。要填补这一短板,就必须下决心改变建设性财政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实现公共财政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比如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社保福利等民生领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防护型保障体系,从而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持续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通过PPP、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社会领域公共服务项目融资提供支持。基于政策支持利好、需求企稳扩张、供给跟进发力等方面的支撑,未来服务消费超过实物消费且二者共同引领经济持续增长与转型升级的格局值得期待。